紅外體溫測量傳感器 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的區別
2019-07-03 09:04:58
來源:朵拉利品網
1, 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的區別

紅外熱堆傳感溫度傳感器與普通溫度傳感器有什么不同?紅外溫度傳感器與溫度傳感器都是常用的測溫儀器,可以對物體進行直接的溫度測量。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利用紅外線的物理性質來進行測量的傳感器。紅外線又稱紅外光,它具有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吸收等性質。任何物質,只要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溫度(高于絕對零度),都能輻射紅外線。紅外線溫度傳感器測量時不與被測物體直接接觸,因而不存在摩擦,并且有靈敏度高,反應快等優點。溫度傳感器一般測量精度較高。在一定的測溫范圍內,溫度計也可測量物體內部的溫度分布。但對于運動體、小目標或熱容量很小的對象則會產生較大的測量誤差,常用的溫度計有雙金屬溫度計、玻璃液體溫計、壓力式溫度計、電阻溫度計、熱敏電阻和溫差電偶等。紅外溫度傳感器的獨特之處:紅外溫度傳感器,又稱非接觸式溫度傳感器主要是利用被測物體熱輻射而發出紅外線,從而測量物體的溫度,可進行遙測。優點是:1、由于和被測量介質不直接發生接觸,所以不用考慮被接觸介質的一些自身物理特性例如:粘附、腐蝕、磨損等等都不會對傳感器造成損害。而接觸式的就要面臨這些問題的額外解決。2、受空間局限性較小。對于一些距離較遠不易接觸到的被測量目標可以遠距離測量溫度。3、對于一些不方便接觸測量的目標可以實現測量,例如旋轉機械、運動中的目標等等非接觸式測量溫度就有所偏差,例如,一杯熱茶,用非接觸式,測量,其中子啊測量的時候,有一定距離,這段距離有空氣流過,也有復雜的氣體摻雜,,然而探頭是要經過這些空氣達到被測物體的溫度,所以,有微量的差異,但通過校正之后測量誤差會降低。4、測量速度快,理論上0.1秒就可以測出被測物體的溫度
2, 紅外線體溫測溫儀應用的傳感器有哪些?

您好,紅外線測溫儀一般測量的是人體表面皮膚的溫度,而非人體實際溫度紅外線測試人體溫度首先肯定是要非接觸的即距離大概5--15cm,最方便和應用較多的都人的額頭,人體額頭皮膚表面溫度與實際體溫對照表(此表數據僅供參考): 額頭溫度34℃ 35℃ 35.6℃ 35.8℃ 36℃ 36.2℃ 36.4℃ 37℃實際溫度36.2℃ 37℃ 37.5℃ 37.7℃ 37.8℃ 38.0℃ 38.1℃ 38.5℃ 此外再給出不同的測溫部位的測試溫度測試的讀數所讀取的溫度數還要作一下加減法,然后才能得出的正確體溫 1、肛表測出的直腸溫度(37℃-38℃)應-0.5℃2、腋下和頸部溫度(36℃-37℃)應+0.5℃。3、健康人的(腋窩)體溫是在36-37.4℃之間,超出這個范圍,也就是發燒。38℃以下是低燒,39℃以上是高燒。 此外最好是在正常的環境溫度下測量,如果有一段時間跑步、大量出汗或長時間在太陽下,體表溫度和人體的實際溫度關系就和正常時的有差別 原理是:紅外測溫儀可捕捉從所有物體輻射出的紅外能量。紅外輻射是電磁頻譜的一部分,電磁頻譜中包括無線電波、微波、可見光、紫外線、伽瑪射線和X光。 紅外線介于頻譜可見光和無線電波之間。紅外線波長通常以微米表示,紅外頻譜范圍從0.7至1000微米。實踐中,紅外溫度測量使用的波段范圍為0.7至14微米。
相關概念
溫度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temperature transducer)是指能感受溫度并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是溫度測量儀表的核心部分,品種繁多。按測量方式可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大類,按照傳感器材料及電子元件特性分為熱電阻和熱電偶兩類。
測量
測量是按照某種規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在機械工程里面,測量指將被測量與具有計量單位的標準量在數值上進行比較,從而確定二者比值的實驗認識過程。
紅外線
紅外線(Infrared)是波長介于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波長在1mm到760納米(nm)之間,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 高于絕對零度(-273.15℃)的物質都可以產生紅外線?,F代物理學稱之為熱射線。醫用紅外線可分為兩類:近紅外線與遠紅外線。含熱能,太陽的熱量主要通過紅外線傳到地球。